随着天气温度逐渐降低,天气越来越冷,进入冬季后,为了减轻月季在冬季可能受到的低温伤害,增强月季抗冻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讲究用肥
氮肥能刺激茎叶的生长,使株体组织柔嫩,降低耐寒力。故于立秋后停施氮肥,同时,追施一、二次能促进茎、柱、叶坚韧、利于花蕾发育和提高地温的磷钾肥。推荐使用等量的过磷酸钙、硫酸钾(旱地作物多厌氯,不宜用氯化钾)制成2%的溶液浇灌根部,并用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加250倍米醋或100倍的复合微量元素,每隔10天~20天,交替进行根外喷施,一般喷施三到四次,增强植株的整体抗性。

2适当控水
适当控水,能促使株体的细胞体液的浓度增高,促进月季幼枝嫩叶组织尽快木质化和成熟度。一般在“白露”过后,如果表土未见有干白和小裂痕,就不必进行浇水;如果需要浇水,应先挖开土壤进行探查,如发现根部土壤确系干燥,方可浇水。但应注意:干冻比湿冻的危害更大,冬季浇水的时间,应在地温与水温相近似的中午前后为宜。空气温度低时,应在月季周围喷水,这样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月季因干燥而受到的伤害。
3避免消耗
长势茂盛的植株,往往在晚秋或“小阳春”时会继续萌芽抽梢。而这些晚秋芽梢和旱冬芽梢,多赶不上成熟就遭到霜冻而枯死。无谓地消耗了株体的有机物质,降低了抗冻力。因此,“秋分”后,萌发的芽梢,当其伸长至一厘米许,就应及时反复摘除。
另一方面,植株花蕾过多,会消耗株体的有机物质,对于月季越冬也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当花蕾发育成绿豆大时,就应把着生于株冠内部、无观赏价值的花蕾和同一梢端或叶腋的二个以上的花蕾,进行疏除,去瘦弱,留肥硕。
4确保光照
光照是月季光合作用的能源。有光照,植株才有有机物质积累,也才有抗御寒冻的物质基础和力量。因此要千方百计地确保光照量。在“白露”开始,应揭开遮阴物,让其吸取光能。冬季晴天有阳光的时候,也应揭开防冻暖棚,让其吸取光能。已经搬入温室的植株,也应创造光照条件,采用反光板反射光能,或以灯光照射替代补充。
5适当防护
(1)保暖:气温低时,有条件的,植株应尽快搬入温室或室内,室温宜控制在3~5℃;没有条件的,应就地用塑料袋罩住植株,或架设暖棚,外面用塑料布或草帘盖住保温。在植株的地面采用盖草、主干包扎等方式,也有一定的效果。
(2)主干刷白:
用生石灰 、水 、食盐、粘着剂 ( 如黏土、油脂等 )、石硫合剂等混合起搅拌均匀,在主干或植株茎部进行刷白。这样可以减少白天树干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晚上能减少树干向四周的热辐射损失,防止温差过大造成树木干部冻害。
(3)防冰霜:对无防冻设施的花木,也应在寒潮来临前,向园地和株冠喷洒水雾;在强霜来临前,采用熏烟防霜的方式;在雪后天气转晴后,及时扫去积雪,这些应急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冻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