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树桩月季移栽的一个黄金季节,此时土壤温度适宜,根系恢复快,有利于来年春季迅速生长。但仍需要系统性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如此才能提高树桩月季成活率。
一、 移栽前: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选择最佳时机
秋季树桩月季移栽的最佳时期是树桩月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此时树木进入休眠期,生理代谢缓慢,营养消耗少,但根系仍能活动生长。北方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移栽;南方地区,可推迟至11月下旬甚至12月初。
切记:不要在叶片还未大量脱落时过早移栽,此时树液未完全回流,会影响越冬和来年发芽。

精选树桩月季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优先选择本地苗,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同时检查根系状态,尽量选择根系发达、侧根和须根多、土球完整或裸根保存良好的树桩月季。
提前断根(针对大型树桩月季)
对于计划移栽的大树,可在春季或夏初,围绕树干挖一圈沟,切断部分侧根,并填入肥沃的土壤,促发密集的毛细根。这样在秋季移栽时,土球内的须根更多,成活率大大提高。
场地和土壤准备
提前挖好树穴:树穴的直径和深度应比土球大至少50厘米。
改良土壤:将挖出的心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羊粪、牛粪)、泥炭土、沙土等混合均匀,作为回填土。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对于地势低洼处,应在树穴底部铺设10-15厘米的碎石或陶粒作为排水层。
二、 移栽中:精细操作,减少损伤
起苗与运输
尽量使用带土球苗,土球大小通常是树干胸径的8倍,高度是土球直径的2/3,要用草绳或麻布包扎紧密,防止散坨。对于裸根移栽的,起苗后要蘸泥浆护根,并用湿草帘或塑料布包裹,严防根系失水。起苗后,尽快运输,减少根系的露天时间,运输途中要遮盖篷布,避免风吹日晒,轻装轻卸,严防土球破损和枝干损伤。

修剪平衡
剪去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对主侧枝进行适度短截。减少枝叶量,降低水分的蒸腾与消耗,如需保留全冠,修剪要轻,但必须通过其它方式(如喷施抑制蒸腾液等)来减少水分流失。
科学栽植
深度适宜:栽植深度以树桩月季原土痕与地面平齐或略高3-5厘米为宜(考虑到土壤下沉)。切忌过深,否则易闷根烂根。
舒展根系:对于裸根苗,将根系在树穴内舒展开,不能卷曲。
回填踏实:分层回填改良过的土壤,每回填20-30厘米就用脚或工具轻轻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不留空隙。
设立支架:对较大树桩月季,栽后立即用三角或四角支架固定,防止风吹晃动影响新根生长。支架与树干接触处要用软垫保护。
浇透定根水: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栽后必须立即浇一次透水,直到树穴内的水完全饱和,这能进一步使土壤与根系密接,并提供水分供给。
三、 移栽后:精心养护,巩固成果
水分管理
浇足定根水后,视天气和土壤墒情,约7-10天后浇第二次水,之后再隔15天左右浇第三次水,每次浇水要确保水分渗透到主要根系分布层。秋季要防止土壤过湿,以免烂根。同时在土壤夜冻日消时(约11月底至12月初),必须浇足浇透封冻水,这对树桩月季安全越冬至关重要。

越冬防护
为了防止新栽树桩月季冻伤、冻死,在移栽后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首先在冬季来临之前,在树干基部堆一个30-40厘米高的土堆,通过根颈培土,可以有效防止根颈和根系受冻;然后是树干保护,常见的方法是树干涂白以及包裹草绳、保温棉等包裹主干和主枝。对于名怪树桩月季还需要搭建防风帐避免枝干部冻伤。
总而言之,提高树桩月季成活率的关键在于时机准、土球大、修剪当、栽植实、浇水透、防寒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