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城市绿化树种中,桑树或许不是蕞抢眼的那一个,但却是蕞具有潜力的多功能树种。它不仅是我国传统经济作物,更是一座生态宝库。
常用品种
传统桑树品种:白桑、黑桑、鲁桑等传统品种树形高大,冠大荫浓,成熟期树高可达10-15米,是优良的遮阴树种。其中,白桑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黑桑果实饱满,观赏食用兼得。
观赏桑树品种:垂枝桑、龙桑等观赏品种各具特色。垂枝桑枝条下垂,形态优美;龙桑枝条自然弯曲,极具艺术感,适合作为点睛之笔点缀于景观中。
生态价值
改良土壤:桑树根系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绿肥植物的优良选择。
生物多样性:桑树为鸟类、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降温增湿:冠层蒸腾作用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碳汇能力:生长迅速,固碳释氧能力强,助力碳中和目标。
配置原则
根据场地功能选择品种:
观赏为主:首选龙桑(曲枝桑)、垂枝桑。其独特的枝条形态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极具艺术感染力。
生态采摘:选择果大味美的果桑品种,如长果桑、大白珍珠等,能吸引鸟类,也可用于亲子采摘园。
遮荫防护:选择树形高大、冠幅宽广的传统桑树,如白桑,用于行道树或背景林。
盆栽小品:可选择通过修剪控制的矮化品种或澳洲桑(非传统桑树,叶形美观)。
预见性管理:
落果问题:果桑的成熟果实会自然掉落,可能污染地面。避免在停车场、硬质广场、人行主干道等区域大量种植果桑。可将其配置于草坪、林缘、生态沟渠旁,或专设采摘区。
场景搭配应用
孤植:彰显个体美,成为视觉焦点
应用场景:开阔大草坪中央、广场节点、庭院入口、建筑角隅。
推荐树种:龙桑、垂枝桑。
设计效果:利用龙桑枝条蜿蜒曲折、状如龙游的奇特形态,或垂枝桑优雅飘逸的伞形树冠,将其作为独立的雕塑性景观。在冬季落叶后,其独特的枝干线条在阳光下投射出优美的阴影,别具韵味。
搭配建议:树下可布置景石或耐阴的地被植物,如麦冬、扶芳藤,形成软硬质对比,突出主景树的地位。
丛植与群植:营造群体美,构建生态空间
应用场景:公园一隅、滨水地带、缓坡地、生态防护林。
推荐树种:高大乔木桑树品种,可混合种植果桑和叶桑。
丛植(3-5棵):将不同高度的桑树组合种植,形成错落有致的自然群落。可搭配其他乡土树种,如乌桕(秋色叶)、苦楝等,增加季相变化。
群植(成片):营造小型桑树林。这不仅可形成深厚的绿色屏障,起到降噪、滞尘的作用,更能为鸟类和小型动物提供栖息地,构建城市中的“微生境”。林下可设置蜿蜒的休闲步道,打造幽静的康养空间。
行道树/园路树:打造特色林荫道
应用场景: 社区道路、公园次级道路、绿道。
推荐树种: 主干通直、病虫害少、落叶整齐的雄性桑树品种(不结果,避免落果污染)。
设计效果: 桑树生长迅速,冠大荫浓,能快速形成林荫效果。其抗逆性强,能很好地适应城市街道的恶劣环境。春夏绿荫如盖,秋季叶片变黄,形成一条富有季相变化的景观通道。
文化与主题:讲述场地故事
应用场景:学校、文化公园、乡村振兴项目、养老社区。
“桑梓之地”主题园:结合乡土文化,大面积种植桑树,配以梓树,营造象征故乡情怀的景观空间,设置文化景墙、雕塑讲述桑蚕文化。
“生命与长寿”主题区:桑树寿命长,常与长寿寓意相关。在养老社区或康养花园中配置桑树,寓意美好。
科普教育园:在植物园、儿童公园中,集合不同品种的桑树,设立标识牌,介绍其植物学特性和文化历史,并可结合养蚕活动,成为生动的自然课堂。
其他搭配艺术
上层(桑树)+中层(花灌木):在桑树林缘,可种植耐半阴的绣球、杜鹃、南天竹等,丰富中层色彩和层次。
上层(桑树)+下层(地被):林下可种植玉簪、虎耳草、鸢尾等喜阴或耐阴地被,覆盖黄土,保持水土。
混交林:与银杏、无患子等秋色叶树种混交,春秋季节可形成五彩斑斓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不常见因素
污染环境:成熟的桑葚汁多色深,掉落时会污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硬质铺装地面,形成难以清洗的污渍,影响市容美观。
安全隐患:掉落的果实被踩踏后,地面会变得湿滑,对行人和车辆造成安全隐患。
吸引蚊虫:腐烂的果实容易招引苍蝇、果蝇等昆虫,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可能引发卫生投诉。
树形控制:部分桑树品种生长迅速,枝条若不加修剪,容易显得杂乱,不如经过修剪的法桐、银杏等树种规整,增加了后期养护修剪的成本。
病虫害关联:桑树是桑天牛喜食的树种。桑天牛不仅危害桑树本身,其幼虫还会蛀食其他林木(如杨、柳、海棠等)。在综合性公园或绿地中,这可能被视为一个潜在的病虫害扩散源。
桑树的园林配置,是一门融合了生态学、美学与实用主义的艺术。从一棵孤植的龙桑所带来的视觉震撼,到一片桑树林所承载的生态功能,再到一个桑蚕主题园所蕴含的文化深度,桑树的价值正被不断发掘和重估。
来源:必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