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又名八仙花、紫绣球、粉团花等,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虎耳草科,绣球花亚科,绣球花族,绣球属。绣球是一种灌木,高度可达1-4米,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数放射枝而形成一圆形灌丛。
形态特征
茎与枝:枝圆柱形,粗壮,紫灰色至淡灰色,无毛,具少数长形皮孔。
叶: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阔椭圆形,长6-15厘米,宽4-11.5厘米,先端骤尖,具短尖头,基部钝圆或阔楔形,边缘于基部以上具粗齿,两面无毛或仅下面中脉两侧被稀疏卷曲短柔毛,脉腋间常具少许髯毛;侧脉6-8对,直,向上斜举或上部近边缘处微弯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脉网状,两面明显;叶柄粗壮,长1-3.5厘米,无毛。
花:近球形,直径8-20厘米,具短的总花梗,分枝粗壮,近等长,密被紧贴短柔毛,花密集,多数不育;不育花萼片4,阔卵形、近圆形或阔卵形,长1.4-2.4厘米,宽1-2.4厘米,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孕性花极少数,具2-4毫米长的花梗;萼筒倒圆锥状,长1.5-2毫米,与花梗疏被卷曲短柔毛,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长,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结果时长约1.5毫米,柱头稍扩大,半环状。
生长环境
绣球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旱又怕涝,不耐寒。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适宜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轻壤土中种植。土壤酸碱度对花色影响极大,酸性土上开蓝色花,碱性土上开红色花。
分布与栽培
绣球原产中国和日本,生于山谷溪旁或山顶疏林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繁殖与管理
绣球花是种无性花,很少有成熟的种子,所以多采用扦插和分株的方式进行栽培。扦插一般是在梅雨时节进行,要选取母树健壮的嫩枝做插穗,并且底部要带节,沾上泥浆,除去下部叶片,插后要遮阴,并保持土壤湿润,大概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可以生根,成活后第二年就可以移植。而分株繁殖则是在早春时节进行,要将生根的枝条分离出来,直接栽种,并适当的浇水,萌芽前要在半阴处养护。
用途与价值
绣球花大色美,是长江流域观赏植物,园林中可配置于稀疏的树荫下及林荫道旁,片植于荫向山坡、建筑物入口处,丛植于庭院一角,都很理想。如将整个花球剪下,瓶插室内,也是上等点缀品。将花球悬挂于床帐之内,更觉雅趣。此外,绣球的花和叶含八仙花苷(hydrangenalglucoside,C21H16O9),水解后产生八仙花醇(C55H12O4),有清热抗疟作用,也可治心脏病。全株均有毒。《本草纲目》记载绣球的花瓣还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疟的功效,主治心热惊悸、烦躁、疟疾、喉炎、肾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