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和小叶黄杨都是黄杨科黄杨属里的植物,就单纯的从叶片大小来区分吧,叶片大的就叫大叶黄杨,小的就叫小叶黄杨。
在绿化行业里,大叶黄杨实际是冬青卫矛,也就是冬青卫矛的俗名是大叶黄杨,至于形成原因,也是没找很有力的证据,此文对比冬青卫矛和小叶黄杨,因为真正的“大叶黄杨”在绿化上没怎么见到,资料少,实际使用也是冬青卫矛和小叶黄杨。

冬青卫矛(学名Euonymusjaponicus Thunb.)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不是黄杨科,俗称“大叶黄杨”实为误称。叶片革质光亮,倒卵形,长3-6厘米,边缘密布细锯齿,叶柄长达1厘米。6-7月开白绿色聚伞花序,秋季结淡红蒴果,假种皮橘红如珊瑚。
小叶黄杨叶片如南瓜籽,长仅0.7-1厘米,边缘光滑无锯齿,叶柄短(约2毫米),嫩叶鲜绿带蜡质光泽,老枝灰白皴裂,也是很好的盆景胚材。

南北差异
特性 冬青卫矛 小叶黄杨
耐寒极限 -15℃~-20℃
(北京露天越冬)
仅-10℃
(黄河以北需温室)
耐旱性
深根系抗旱强,耐瘠薄土壤
浅根怕涝,江南湿润区更适
土壤适应性
酸/中/碱性土通吃
微酸性腐殖土,忌碱性土(易黄叶)
生长速度
年增50厘米,成型快
苏轼叹“一岁长一寸”,寿命百年
冬青卫矛从辽宁到海南,全国绿化主力,北方城市绿篱占比超70%。小叶黄杨是长江流域以南专属,江浙沪古典园林标配,北方仅限盆栽。
冬青卫矛抗污染(吸收二氧化硫)、降噪防尘、耐修剪。适宜做道路隔离带,例如3米高绿墙阻隔尾气与噪音(如北京三环路);污染区修复,工厂周边生态屏障,重金属污染区存活率>90%;造型矩阵,广场规则式球阵,彩叶品种提亮阴郁天气。
小叶黄杨枝叶密度达300片/㎡,可塑云片/动物造型。可用于庭院镶边,苏州园林“云墙”基座替代石材,防水土流失;盆景艺术,故宫乾隆花园“寸锦黄杨”技法,铁丝盘扎百年不腐;地被覆盖,替代草坪,江南雨季抗冲刷力提升40%。
搭配方式
方案1:北方严寒区——“卫矛为盾,黄杨点睛”
背景:冬青卫矛作2米高绿篱挡风沙(如沈阳浑南新区)。
前景:小叶黄杨盆栽镶边(冬季入室),搭配耐寒紫叶小檗增色。
方案2:江南庭院——“黄杨为骨,卫矛增势”
主体:小叶黄杨修剪成鹤、鹿造型(杭州郭庄技法)。
衬托:冬青卫矛球阵作背景林,银边品种反射水光提亮雨景。
方案3:公共空间分区设计
高速隔离带:冬青卫矛防眩光(抗尾气+耐粉尘)。
医院庭院:小叶黄杨矮篱(无毒无刺,安全系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