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叶植物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生长势强健,25~30℃是其的生长最适温度。在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寒冷时节常会因接触突然的低温而造成植物冻死或枯萎。要使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观叶植物在冬季保持叶片翠绿,生机盎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暖防冻
不同观叶植物的越冬最低温度要求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同类不同品种的抗寒能力亦有明显不同。所以要根据地区、植物种类和品种的不同,进行分批、分类入室越冬。
保暖防冻,是观叶植物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养护工作。根据观叶植物对越冬温度的不同要求,可以分为四类,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暖防冻措施。
第一类,耐寒性稍强的品种,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能在一般的防寒设施下安全越冬,如天门冬、花叶常春藤、鹅掌楸、八角金盘、花叶如意、海芋、冷水花、蒲葵等,,冬季环境不宜低于5℃,可置于单层塑料棚或普通温室。
第二类,对温度要求稍高的,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如燕子掌、虎耳草、玉皇帝、鱼尾葵、佛肚竹、红鸟巢蕨等,最低不宜低于8℃,严寒时建议在棚内或室内加覆一层薄膜。
第三类,要求不低于10℃的观叶植物,如文竹、吊兰、豆瓣绿、花叶芋、红羽竹芋、绿萝、香龙血树、南洋杉、富贵竹等。入冬后应放置在双层塑料棚或覆膜温室中。
第四类,对温度较为敏感的品种,如散尾葵、变叶木、白网纹草、发财树、波斯顿蕨等。对越冬温度要求比较高,不能低于15℃,最好能置于有加温设备的温室内。若无此条件,可置于二层塑料大棚内,南方地区养护应于下午3时到第二天上午9时之间,在观叶植物顶部加盖一层塑料薄膜,第二天9时后揭开。
二、低温适应
在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寒冷时节常会因接触突然的低温而造成植物冻死或枯萎。若能在放入室内前,先在室外充分接触初秋时节的低温气候,以增强自身的抗寒能カ,就能逐渐地适应很底温度的环境。因此,从初秋到晚秋时节,应让植物充分接触逐渐降低的气温,使植物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
室内养护时,应尽量减小昼夜温差,黎明时的室内最低温度建议保持在5℃以上,白天维持到8~20℃,若能达到上述要求,一般是可以顺利越冬的。此外,室内不同位置温度也有差异,因此,可将抗寒能カ弱的放在书架等高处。放在窗台的观叶植物,最容易遭受冷风侵袭,应使用厚窗帘为宜。
三、适当浇水
随着气温的下降,生长开始缓慢,到了严寒时节就几乎停止生长,植物进入休眠阶段,吸水能力也大大降低,盆土干涸时间也拖延,浇水不宜过多、过大,这时应减少盆土浇水次数。冬季浇水的标准,以盆土表面干燥2~3天后再浇为度。但有暖气设备和能充分保持一定温度的房间,仍应随时注意浇水。
在大棚内,应尽量使盆土保持稍干状态,以利于观叶植物的越冬。发现盆土过干时,应在晴暖天上午11时浇水,切忌水量过大或在早、晚浇水。水温要与室温相似,温差不能太大。
观叶植物冬天一般半个月浇一次水,过多则易引起根部腐烂。
四、保湿通风
当冬季到来时,移入室内的观叶植物,尤其是有暖气设备的房间,要时常向叶面喷酒雾状水,以提高空气湿度。
北方冬季室内空气干燥,如孔雀竹芋等植物需白天用凉水喷浇叶面,提高室内湿度,保持其美丽的叶色;海芋越冬期间,每隔3~5天喷一次温水,则可保持叶色浓绿;花叶万年青,冬季需每周喷2~3次温水清洗叶面灰尘,提高室内空气湿度,使斑块色彩明快而强烈。
在大棚内,也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但也不能过高,所以要在晴暖天打开门窗来调节空气湿度。特别是塑料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较高,更应注意通风。通风一般宜在上午9时后至下午3时前。
五、调整光照
冬季对于观叶植物光照也很重要,培养观叶植物时,必须控制好光的强度和光照量。冬季日光斜射,光照强度是夏季的一半。在充足光照下,叶片较厚而健壮。反之,叶薄,节间变长,发生所谓的徒长现象。
一些喜阳的观叶植物就应放在向阳的南窗附近,在室内和遮荫处旋转过久的观赏植物,切忌突然放在室外直射光下,否则引起叶片灼伤。
在大棚内,一些体型大的喜阳木本观叶植物就应放在棚内外围,如香龙血树、鱼尾葵、橡皮树、变叶木等。在充足光线照射下,观叶植物冬季也变薄、变黄。对一些体型小的草本观叶植物,应放置于高处,如天门冬、彩叶草等、耐荫和喜半荫的观叶植物可放置中间,如绿萝、棕竹、散尾葵、龟背竹、文竹、冷水花、海芋、朱蕉等。这些植物冬季也需要一定的光照,由于棚内湿度大,如经常缺乏光照会发生病虫害,故越冬期间要“翻棚”调换位置,确保观叶植物安全过冬。
来源:草木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