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有很多草本花卉可用,但实际应用上,多半需要考虑低维护成本和长效观赏性,长花期草本植物以其长达数月至全年开花的特性,大幅提升绿地的观赏周期和生态效益。
这类植物能显著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尤其适合道路绿化、公园花境和屋顶花园等场景。以下盘点几个绿化工程中表现优异的超长花期草本花卉。
1. 地被覆盖型
麦冬(百合科):四季常绿,花期5-9月,耐阴性强,林下覆盖首选,块根兼具药用价值。
佛甲草(景天科):花期4-5月,耐旱性极强,屋顶绿化王牌植物,夏季干旱可存活1个月以上。
红花酢浆草:4-10月持续开花,紫红色花海覆盖地面,耐半阴。
2. 花境主角型
矮牵牛(茄科):花期长达8个月(4-11月),花色丰富,花坛布置核心植物,需充足光照。
长春花(夹竹桃科):全年开花,温暖地区表现尤佳,淡紫色花朵清新雅致。
松果菊:花期6-7月,紫红色舌状花+橙黄花芯,耐寒耐旱,吸引蝴蝶。
大花金鸡菊:6-8月盛放,金黄色花海,耐贫瘠土壤,高速公路绿化常用。
3. 耐旱抗逆型
千日红:花期6-11月,花色鲜艳干燥不凋,故名“千日红”,耐盐碱。
马蔺(鸢尾科):5-6月蓝紫色花,耐践踏、耐盐碱,工矿区绿化利器。
薰衣草:夏季开花至秋季,香气驱虫,适合干燥区域,需排水良好环境。
4. 特色景观型
大丽花:早春至秋末开花(9-10个月),被誉为“地瓜花”,重瓣如大理石纹理。
美人蕉:花期持续整个生长季,鲜红色花瓣似火焰,湿地边种植效果惊艳。
宿根天人菊:6-10月开花,黄紫双色,耐热耐旱,沿海地区适用。
花草在不同场景有不同的应用方案,需要科学搭配,当然,也可以任意搭配。
1. 道路及隔离带
组合推荐:美人蕉 + 千日红 + 马蔺
优势:耐污染、抗逆性强,红黄紫色块交织,高度不超过1.5米保障行车安全。
2. 屋顶绿化
黄金组合:佛甲草 + 垂盆草 + 德国景天
要点:基质厚度5-10cm,选择根系浅、耐高温的肉质植物,搭配PVC防水层。
3. 林下空间
经典配置:麦冬 + 二月兰 + 玉簪
效果:麦冬常绿打底,早春二月兰开花,夏季玉簪接续,实现四季覆盖。
养护关键技术:让花期再延长30%
修剪促花:花后及时剪除残花(如金鸡菊、松果菊),可刺激二次开花。
水分控制:多数长花期草本耐旱怕涝(如薰衣草、马蔺),雨季需加强排水。
土壤改良:种植前掺入蛭石+珍珠岩(比例3:1),提升透气性,防止烂根。
尽管长花期植物优势明显,但需警惕:
生态入侵风险:如藿香蓟(花期7-10月)在南方易泛滥,需控制种植范围。
地域适应性:长春花在冬季低于5℃地区需保护,北方推荐选用石竹(耐-15℃)。
通过科学选择与合理搭配,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创造出四季更迭却不凋零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