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盆栽月季出现黄叶死亡的情况,往往与养护方式、环境条件以及病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造成黄叶死亡的原因有多方面,月季网具体分析,对号入座。
1. 浇水不当
过多:月季喜湿润但怕积水,若盆土长期处于泥泞状态,根系会因缺氧而腐烂,导致叶片从底部开始发黄,边缘呈现暗褐色,手感发软无韧性。此时需立即停止浇水,将花盆搬到通风处加速水分蒸发,严重时需脱盆修剪烂根,更换干燥的新土。
过少:长期缺水会导致叶片顶端先发黄,叶尖干枯发脆,整株叶片向内卷曲。及时补水后,健康叶片会逐渐恢复舒展。
2. 光照不适
不足:月季是强阳性花卉,每天需6小时以上直射光。若长期放在阴暗角落,叶片会变得薄而发黄,枝条细长徒长,花芽难以分化。
过强:夏季正午的强光直射会灼伤叶片,形成黄白色斑点,严重时整片叶子枯焦。适宜的光照是上午全光照,午后半遮阴,既能保证光合作用,又能避开烈日伤害。
3. 施肥不当
过量:施肥过多会造成肥害,根系被烧伤后,叶片会出现焦边、卷曲发黄。具体表现为新叶肥厚有光泽,叶面凹凸不平,老叶焦黄,严重的老叶脱落。治理方法包括停止施肥、大水冲去肥份或干脆换土,也可用芸苔素2500倍喷叶灌根缓解。
不足:因肥料不足、施肥浓度偏低,且施肥间隔时间过长而引起。幼叶、嫩茎处先黄,老叶比较正常或逐渐由绿转黄。应及时施用适量肥料,但忌一次大量施用浓肥,以免造成烧根。
4. 温度过高
热黄:夏天是月季出现黄叶蕞多的季节,高温导致根系死亡,表现为老叶无明显变化、幼叶变暗黄且无光泽,枝干细小黄绿,新梢萎缩不长。严重的整株黄叶。治理办法是将植株移到阴凉通风处,使用生根粉灌根喷叶抢救。
晒伤:强烈阳光直射引起,叶梢、叶缘发枯,叶片朝阳部分出现黄斑。移到阴处即可。
5. 病虫害侵袭
黑斑病:主要发病在中下部老叶子上,尤其是接近地表的部分。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红褐色/黑褐色斑点,斑点会逐渐扩大,周围出现黄化。原因在于连续长时间的湿润环境加上相对较高的温度会使黑斑病病菌快速繁殖导致蔓延。解决方法包括预防为主,减少月季长时间不间断的淋雨,修剪过于密集的枝条以及植株底部过多的老叶片,在雨季来临之前15-20天喷一次氟硅唑杀菌,大雨后的晴天要补喷;而在夏末秋初季节基本上10天左右就要杀菌预防一次。
红蜘蛛、蚜虫:这些害虫吸食汁液,会让叶片出现黄白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斑块。
6. 土壤条件不佳
透气性差:盆土不透气,热量散失慢,会导致根系死亡,引起黄叶。建议使用透气性好的土壤,并定期检查花盆排水孔是否畅通。
缺铁:温室苗由于土壤肥力条件变化大,常会出现黄叶现象。纯无肥介质种植也容易缺铁,表现为幼叶明显,老叶较轻,叶肉黄色,叶脉绿色,并形成典型网络。可施用硫酸亚铁水溶液来解决,其方法为:复合化+硫酸亚铁浇之,一周一次,连追三次1。
7. 环境适应性问题
休眠状态:气温过高时,植株进入休眠状态,一些老叶子黄化,而黄化后的叶子会因为养分供给的减少出现干枯。解决方法是等温度下降后会自己恢复。
针对上述问题,月季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积水或长期干旱。
适当光照:确保每天6小时以上的直射光,夏季午后适当遮阴。
科学施肥:根据月季的生长周期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改善土壤:使用透气性好的土壤,定期松土,确保根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