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立秋这个节气,空气开始慢慢变得清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大,人们在感受季节变化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忽略院子里或者田间地头那些默默生长的月季苗子,其实在这个时候它们的状态也进入了一个微妙转折点。因为热夏逐渐褪去,高温高湿的环境不再主导天气,而凉意渐浓干爽来临,这就意味着月季的生长方式和对养分水分需求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如果养护不得当,很容易出现枝叶萎蔫、根系出问题或者来年萌芽力不足,所以每到立秋之后,对于爱花爱树的人来说,这是一场必须认真投入的守护。
经历整个盛夏洗礼后,大多数月季往往经过一段快速疯长,枝条细密但纤维较嫩,容易被风吹或轻轻弯折断裂,如果此时修剪不到位让其自由疯长,就可能积累大量无效枝条,到蕞后浪费营养影响整体造型甚至降低抗病性。所以立秋之后需要拿起修剪工具,让内膛不通风地方透亮,让枯黄叶片及时清理,把一些消耗养料却没有用处小嫩枝处理掉,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通风透光,同时也能让整个植株体态更紧凑,下一个生长期才能集中力量稳稳向上。很多人觉得修枝就是随便剪几刀,但其实这是一种考验眼力和耐心活儿,每一次落下去的小枝片都意味着方向调整。
天气转凉后土壤里的水分蒸发速度相比酷夏明显放慢,可是昼夜温差变大月季本身呼吸代谢依然旺盛,因此浇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有些人在夏天总爱一股脑猛浇,立秋仍旧这样容易导致盆土过湿根部缺氧甚至烂根。在这个时期更加提倡少量多次原则,看见表层土壤干了再补充适度清水,不要急躁追求一次浇透。如果遇上下雨连续天数比较多,那就应及时注意排涝,否则根系沉闷空间里泡久了必然出问题,而且各种病害也趁机滋生。想象一下如果你穿着湿鞋子一直走路肯定难受,小苗子的感受也是如此。
值得关注的是肥料管理,因为经过夏季猛烈拔高消耗不少能量,此时正值积蓄能量关键阶段,好好补充底肥会为未来越冬及春季萌动打下基础。但施肥不能贪多,不同品种对营养需求侧重点不同,只需在株基位置挖洞埋入避免烧根即可,而液体速效肥偶尔使用能让效果更直接。不过千万谨记一句话过度便成害,其实对于月季来说“少而勤”远比“大餐式”灌输来得安心健康。
随着气候日益转凉,不少病虫害活动频率虽然比炎热盛夏下降,但是并不代表完全消失,比如一些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等等依旧活跃。如果这一环节掉以轻心,它们很快组团破坏叶片和新梢,所以定期巡视尤其重要。当发现异常及早处理,在选择药物之前蕞好挑安全性较高溶液结合物理手段,有效抑制扩散面。有经验园艺人常说一句话叫:防重于治,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包含多年血泪教训,因为等彻底爆发再救治往往已经太晚,为何不提前下点功夫减少损失呢?
除了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外还有一点同样重要,那就是防风支撑工作。进入秋季以后北方时常刮大风,而南方地区台风天气仍未结束,新栽植树状月季骨架尚且脆弱经不起摇晃,一旦倒伏不但伤及自身还牵连周边。因此绑设支柱非常必要,可以利用结实竹竿固定,用柔软绳索捆扎避免勒伤,既保障牢固又给它足够发展空间。另外对于比较怕冷物种,需要逐步考虑预防寒流影响,比如贴近地面的可提早加厚覆盖稻草或者铺上一层松针以保护根部温度,相当于给月季套上一件暖衣服,不至于刚刚渡过酷暑又迎接酷寒受到二次打击。
虽然大家平日忙碌,但相信每个人看到自己亲手照顾的月季一年四季变化,从春天冒芽到盛夏展叶到深秋金黄直至冬日安静伫立,那份欣喜是无可替代。所以在立秋之后那一段时光多付出一定努力,看似细碎琐事却会带来丰厚回报,你会发现来年的成活率成长势头完全不同。一片绿色像朋友陪伴一样带来坚韧与踏实,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安宁美感,这就是呵护自然馈赠真正意义所在吧。
来源:月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