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攀升的高温天气,如同巨大的熔炉炙烤大地,城市绿肺与花木基地正经受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城市园林:精细养护,为绿荫续航
科学灌溉,精准补水
时段黄金法则:严格避开午间高温,优先选择清晨或傍晚浇水。此时水分蒸发慢,吸收效率高,避免"烫根"风险。
浇则浇透:每次浇水务必确保水分渗透至主要根系分布层,杜绝浅层湿表土、深层仍干旱的"无效水"。可采用探土法检查。
滴灌喷淋优先:大力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结合树穴围堰灌溉。喷淋系统不仅能补水,还能有效增加小环境湿度,降低叶面温度,缓解灼伤。
新栽苗木重点保障:新移植树木是重点保护对象!需增加浇水频次,配合树干包裹保湿、树冠喷雾降温等措施。
物理遮阴,降温防晒
遮阳网覆盖:对名贵树木、新栽苗木、部分不耐晒花灌木,架设遮阳网。确保通风,避免网体紧贴树冠。
树干"穿衣":使用透气性强的草绳、无纺布或专业护树带包裹乔木主干及主要分枝,有效防止日灼开裂,减少水分蒸发。
地表覆盖保墒:在树穴、花坛、绿篱根部覆盖5-10厘米厚的树皮、松鳞、碎木块等有机覆盖物,或使用园艺地布。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地表温度、抑制杂草。
智慧修剪,减少消耗
轻剪缓剪:高温期间避免重剪、大剪!仅适度疏剪过密枝、交叉枝、内膛枝、病虫枯枝,改善通风透光,减少水分和养分无效消耗。严禁"抹头"等极端修剪。
花果疏减:对正值花期或幼果期的植物,可考虑适当疏花疏果,减少生殖生长对水分养分的巨大消耗,保植株本体。
伤口处理:任何修剪切口务必平整光滑,及时涂抹伤口愈合剂,防止病菌侵入和水分过量散失。
病虫害防控,防患未然
重点监控:高温干旱易诱发红蜘蛛、蚜虫、蚧壳虫、白粉病、叶斑病等爆发。加强巡查,尤其观察叶片背面、嫩梢等部位。
预防为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理病枝落叶,减少病源虫源。可喷施石硫合剂或生物制剂进行预防。
科学用药:若需化学防治,务必选择高效低毒药剂,严格按说明配比。避开高温时段施药! 选择清晨或傍晚,防止药害和人畜中毒。考虑轮换用药,延缓抗性产生。
土壤改良与透气
避免板结:高温下频繁浇水易导致土壤板结。可适时、浅层疏松树穴土壤,或打孔透气,改善根系呼吸和水分下渗。
慎用化肥:高温期尽量避免施用速效性化肥,以防烧根和刺激徒长,增加蒸腾负担。可考虑极低浓度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应急补充。
月季基地:系统管理,保障生产
设施升级与环境调控
遮阳系统全覆盖:大棚、荫棚必须配备可调节的外遮阳网(推荐活动式),根据光照强度灵活开闭,精准控制棚内光照和温度。
强力通风降温:确保大棚侧窗、顶窗全部畅通,必要时加装强力风机、湿帘(水帘)降温系统。湿帘需配合风机使用,效果显著。
微喷降温加湿:在苗床上方或步道安装微喷系统,在极端高温时段(如午后)进行间歇性喷雾,快速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增加湿度。
水肥管理精细化
智能灌溉应用:推广基于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数据的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按需精准供水,避免浪费和不足。
排水保障:虽然高温干旱是主旋律,但夏季也可能有暴雨。确保苗床、容器、沟渠排水**畅通,严防积水沤根。
薄肥勤施:如需补充养分,采用"薄肥勤施"原则。优先选用水溶性肥料,结合灌溉("肥水")施用,浓度仅为常规的1/3-1/2。高温时段(>35℃)暂停施肥。
容器苗特别呵护
严防"滚烫"容器:黑色塑料盆、软盆在烈日下温度极高,极易烫伤幼嫩根系。可采用:A. 盆外再套大一号盆隔热;B. 盆间紧密摆放互相遮阴;C. 盆下铺设白色反光膜或覆盖物;D. 有条件移至遮阴网下。
增加浇水频次:容器苗基质少,升温快,失水更快。需密切监控,增加浇水次数(可能一天需多次),但每次仍需浇透。考虑滴箭灌溉。
合理调整生产作业
避开高温劳作:调整工作时间,如移栽、上盆、包装等体力消耗大的工作,尽量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提供工人充足防暑降温物资。
控苗缓长:对于非急需出圃的苗木,可考虑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多效唑、矮壮素),控制其生长速度,降低高温胁迫下的生理负担。
推迟移栽:若非必要,尽量避免在极端高温期进行苗木出圃移栽,成活风险极高。确需移栽,必须做好超级防护(重度修剪、遮阴、频繁喷水等)。
灾后恢复与预案
旱后浇水技巧:极度干旱后的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弱。首次复水应少量、缓慢浸润,避免大水猛灌导致细胞破裂。待恢复后再正常浇透。
受损评估与处理:及时清理因灼伤、旱害导致的枯死枝叶。对受损但有望恢复的植株,适度修剪回缩,减少负担,配合促根措施(如生根剂)。
完善应急预案:基地需储备充足水源(水塔、水井)、备用发电机(保障水泵、风机、湿帘)、防暑药品、备用遮阳网等应急物资。
极端高温是挑战,更是检验我们专业能力的试金石。唯有掌握科学方法,因时、因地、因树制宜,以精准的"战术"和辛勤的汗水,方能在热浪中守护每一片宝贵的绿叶,维系城市生态的命脉与花木产业的根基。
来源: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