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田间的零星栽植到如今六万亩的连片花海,平阴玫瑰用一千三百年的绽放,书写了从观赏花卉到千亿级产业的蝶变传奇。作为“中国玫瑰之都”,这座鲁中小城以玫瑰为笔,以科技为墨,以文旅为纸,勾勒出一条“一产固本、二产提质、三产增值”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让一朵小花成为乡村振兴的芳香引擎。
一产筑基:科技让千年玫瑰焕新生
平阴玫瑰的产业根基,深植于标准化与科技化的种植土壤。曾经“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如今已升级为智慧农业的精准管控。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平阴建成全国最大的玫瑰种植基地,120余家专业合作社与80多个家庭农场联动,带动5万余农户实现规模化种植。山东芳蕾集团一家便坐拥1.6万亩种植基地,占全县总面积的近三成,成为产业规模化的标杆。
品种改良是品质提升的核心密码。平阴与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联手,培育出“平阴1号”“丰花1号”等优质品种,不仅花大瓣厚,出油率更实现质的飞跃。在种植环节,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推广,让亩产提升2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40%,2024年鲜花产量突破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更值得称道的是,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让种植全程可追溯——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与光照数据,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为1.3万户花农绑定“玫瑰卡”,实现2.8万余亩基地的数字化管理,从源头保障了玫瑰品质的稳定性。
二产提质:精深加工激活价值裂变
如果说种植是玫瑰产业的“第一车间”,那么精深加工就是价值跃升的“核心引擎”。平阴没有止步于玫瑰酱、玫瑰茶等初级产品,而是通过技术突破延伸产业链条,让一朵鲜花实现百倍增值。全县44家加工企业中,20家规模以上企业引领发展,开发出食品、酒水、化妆品等8大系列140多种产品,芳蕾集团更是形成200多个单品的产品矩阵,覆盖酒类、食品、日化等五大品类。
科技赋能让加工水平跻身国际前列。玫瑰产业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取得30余项专利,超临界CO₂萃取、分子蒸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玫瑰精油提取率提高50%,品质达到国际ISO标准,每公斤售价超20万元。玫瑰细胞液成为高端化妆品企业的抢手原料,玫瑰益生菌、黄酮等生物科技产品更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全国最大的玫瑰产业集聚区——平阴玫瑰产业园内,“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一体化生态已然成型,年加工鲜花能力达10万吨,2024年精深加工产品占比已达50%,较五年前翻番。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言:“1吨鲜花售价约4000元,加工成精油后价值可达4万元,这就是产业链延伸的魅力。”
三产融合:文旅赋能铸就品牌灵魂
当玫瑰从田间走进生活场景,其价值便突破了物质层面的局限。平阴以“玫瑰+”为纽带,推动产业向文旅、文创、康养等领域全面延伸,让玫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年玫瑰文化艺术节期间,“玫瑰花乡”旅游区迎来超百万游客,玫瑰博览园、玫瑰博物馆成为必打卡地,2024年玫瑰主题旅游收入达10亿元,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消费20亿元。
品牌推广的创新更让平阴玫瑰“香飘全国”。线上,“云赏玫瑰”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千万元,“玫瑰元宇宙”让消费者隔空体验种植加工全过程,与阿里、抖音等平台构建的流量矩阵,使线上销售额占比达60%,成功入选“山东电商产业带”。线下,济南明府城、百花洲等街区的玫瑰主题体验店陆续落地,玫瑰宴、主题下午茶构建起“食玫瑰、购玫瑰、品文化”的消费链条,户外大屏与社区点位的精准宣传更强化了“泉城玫瑰”的文化符号。与此同时,玫瑰香薰、艺术品等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玫瑰温泉、芳疗等康养业态蓬勃兴起,让玫瑰的附加值得到极致释放。
从一朵小花到60亿元总产值的产业集群,平阴玫瑰的绽放并非偶然。它是科技赋能农业的典范,是产业链延伸的样板,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当千年玫瑰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这缕源自鲁中的芬芳,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
来源:互联网